【华成工控 | 深度】从冲压控制领域的优势者切入工业机器人,华成工控有三大法宝

[ 发布日期:2017-08-13 ] 来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在一系列市场利好消息下,2017年工业机器人领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国产机器人开始从小批量向批量过渡。

  过程虽然艰辛,但发展势头却是不可阻挡。

  “多家机器人本体企业月销量超过100台甚至达到300台以上,带动国产的核心零部件产生实质的进步,控制系统、减速机、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机等国产化替代产品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成工控”)总经理汤勇在接受《高工机器人网》的采访中表示。



  他始终对国产机器人企业抱定必胜信念,认为假以时日,国产核心零部件从质量、价格、服务等各个环节PK进口零部件并完胜之,并不是没有可能。而对于华成工控而言,从冲压控制领域的优势者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三大法宝是必备的。

  信任:客户理念一以贯之,专用、人性化产品实现双赢

  在近期举办的的智博会上,华成工控展出了六关节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床行业上下料专用机械手控制系统,冲压、拉伸行业专用机械手控制系统,注塑机机械手控制系统等产品。



  据悉,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专用,人性化。汤勇表示,机械设计部分是由本体企业负责,而华成工控负责控制系统部分,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共同开拓市场,既能降低本体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也能降低华成工控售后服务的支出,实现双赢。

  “合作就是各自把自己擅长的干好,伙伴就是相互补位,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简单讲就是:1+1﹥2。”汤勇进一步强调了华成工控在合作上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压领域,华成工控积累了一定的口碑。而机器人行业作为华成工控新布局的领域,汤勇也有自己的战略布局。

  相比较冲压领域的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要求更高,两者在控制上的计算方式不同,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替代冲压控制系统。

  汤勇表示,华成工控针对客户实际使用工况,编制行业专用控制系统软件,使用起来简便易学,对操作者要求不高。此外,为了更加简化操作的流程,华成工控还会针对客户应用的实际情况,固化一部分程序。

  华成工控研发人员通过长期在现场和客户讨论,对操作习惯及流程进行精细化设计,也可以说,华成工控控制系统的操作简易易学是和客户共同开发的,因此,客户使用起来会倍感亲切。

  目前,华成工控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在陶瓷生产线,机床上下料,打磨,喷涂等行业有少量应用。

  近两年,人机协作机器人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研发热点,而为了抓住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热潮,也有一些企业开始研发协作型的控制系统。

  因为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华成工控目前客户群的应用场景有较大区别,所以华成工控一直没有开发人机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但是汤勇也表示,客户群当前没有这些应用场景,不代表其不想进入这个场景,基于此,华成工控也在准备进行此类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发。

  信心:国产控制系统替代进口只是时间问题

  在谈论国内外控制系统差距的时候,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国内的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稳定性还不够好,在汤勇看来,这其实是多方共同造成的结果,也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机器人专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功能要求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国内一些中小应用商,对于控制系统,提不出正确、合理的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而大的应用商,要么自主研发,要么采用跨国公司成熟的产品。

  对于一些以行业细分为主要切入点的国内控制系统开发商而言,在与中小应用商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测试结果的过程,然而应用商因为急于量产,导致很多测试不够充分的产品进入了市场,因此就给大家国产控制系统不稳定的印象,这是急功近利的结果。

  而我们经常用于对比的跨国公司的控制系统产品,在投入中国市场之前就已经经历了市场验证的过程。

  按照汤勇的话来说,国外的控制器产品本身在开发的前期,也会存在上述问题,也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只是在前期国内的应用商根本接触不到他们的开发过程,等进入国内的时候,实际已经是经过其合作商充分验证使用过的产品,所以大家觉得很稳定。

  “国产机器人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大家等的春天即将来到了,为了不辜负这个时代,我们大家唯有努力!”汤勇表示。   

  信念:成本优先理念下,“驱控一体”战略思考

  在成本优先的理念下,华成工控会一如既往贯彻“驱控一体”战略,在4轴 、6轴、 8轴等机器人中推行“驱控一体”。“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减少客户的装配时间,提升客户的劳动生产效率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汤勇如是说。



  行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同时实现了硬件一体化设计以及软件一体化设计的,才能称为真正的“驱控一体”,汤勇在这个问题上也是颇具话语权。

  他表示,对“驱控一体化”的硬件一体化来说,就是在整合过程中,将伺服驱动和运动控制独立部件,针对通用性的冗余部分去掉,将通信过程缩短,将驱控间的通信链路从肉眼中去掉,仅将对外接口的部分留下来。

  而对于软件一体化来说,伺服部分的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以及控制部分的运动规划、逻辑控制等都是要保留的,而且按照软件设计方法论来说,模块化比一体化实际更加优越。那怎么实现驱控一体化呢?

  汤勇表示,驱控一体化实际也就是要将冗余部分整合掉,比如通信、状态等之前需要通过外设来处理的变成内部的模块接口函数或内部总线访问;同时相互间可以共享的数据、状态更加丰富,实现更加快捷方便和精准的控制,比如力矩控制等,可以直接访问到电流环的数据。

  那么多CPU和多板组合的“驱控一体”设备算不算是软硬件分离? 汤勇表示,其实只要对外统一,对内简洁高效,就可以称之为一体化,只是一体化的程度有高低之分。之所以希望硬件、软件一体化都尽量高,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升硬件空间利用率、软件效率上,因为一体化程度越高,硬件的空间利用率、软件的运行、控制效率就越高。

  对于国内的“驱控一体”设备,偶发性的死机问题、抗干扰问题还是存在,汤勇认为问题的解决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和流程,“品质是设计出来的,只有足够充分的前期设计,才能将问题解决于未发。”

  比如干扰问题,如果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干扰源的可能性,可以极大的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因为在初试阶段已经消除了该问题。

  汤勇也坦言,无限制的考虑干扰源,可能导致系统整体设计无限制的提升成本,提升空间占用,这与产品化是背离的。

  在这种情况下,华成工控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之初就提出一个设计目标,哪些干扰是不能容忍的,哪些干扰是可以容忍的,容忍的极限是什么等。而当处于该产品不能解决的条件范围,汤勇认为不要强制要求安装进去,而应该考虑采用针对这一块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机型。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通用性的产品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

  而对于死机问题,汤勇认为只要硬件环境达成要求,这就是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纯软件问题,“设计人员用心设计,主管人员认真审核,编程人员做好代码并定期评审,测试人员做好完整测试案例并认真执行,品质把关严谨。只要做到这几点,即使万一有一步出了状况,也不至于将有错的东西外发出来。”

版权所有 © 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Shenzhen Huacheng Industrial Control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备案号: 粤ICP备19106162号

技术支持:新新网络

咨询电话

0755-26417678

0755-27470348

微信服务号